編者按
  作為省會城市鄭州第一個從三甲醫院“單飛”的醫生,石迎輝籌資300多萬,卻被堵在開辦診所路上的遭遇,在醫生自由執業呼聲漸起的代償當下,一時成為網絡熱議的話題。
  似乎每過一段時間,社會就會熱議一個解決看病貴看病難問題的靈丹妙藥。從10多年前的醫院轉制,到後來的全民醫保、社會辦醫,現在又集中到醫新成屋生多點執業、自由執業。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恆鵬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汽車借款時更直截了當地表示,醫生的自由執業是目前醫改的關鍵,也是最可操作的一個突破口。
  但截至目前商務中心,這項政策阻力重重。
  石迎輝經歷的情趣用品種種困惑,或是最好的例證。
  ----------------------------------------------------------------------
  從河南省人民醫院辭職出來,石迎輝的微信簽名改成了:脫胎換骨。
  他一度覺得,實現開辦私人診所的夢想的那一天,近在眼前了。
  但他很快發現,通往自由的路就像鄭州早晚高峰擁堵的街道。他被各項嚴格的規定和繁雜的申請材料堵在其中,只能龜速前行,或者原地等待。
  “那是一種鉚足了勁兒,卻跑不起來的感覺。”他苦笑著說。
  與選址相關的問題都結束的時候,已經是兩個多月之後了,他卻尚未踏上正式的審批之路
  石迎輝今年36歲,戴眼鏡,說起話來慢條斯理。他原來是河南省人民醫院眼視光學中心的負責人,去年剛剛拿到博士學位並晉升為副主任醫師,有一份“安穩而光明”的前途擺在面前。
  今年6月份,微博上關於北京協和醫院的急診科醫生於鶯辭職的消息,讓石迎輝的精神為之一振,也終結了他一年以來的內心糾結。他終於下定辭職開診所的決心,並很快付諸行動。
  然而,剛邁出第一步,石迎輝就被猝不及防地絆了個跟頭。
  麻煩出在選址上。按照政策規定,醫院與同類醫療機構的距離不少於2公里,門診部與同類醫療機構距離不少於1公里,診所與同類醫療機構距離不少於0.5公里。
  既要滿足與其他醫療機構距離上的要求,又要找一個地段好的店面,經過這兩個條件的篩選,偌大的鄭州,可供選擇的地址並不多。石迎輝只能自己去考察。
  奔走選址的那段時間,石迎輝還沒正式離職。白天,他仍需要像往常一樣,進入診室一坐就是一天。午休時間常常從規定的12點拖延到下午兩點,匆匆吃一口飯又繼續下午的坐診。夜晚,他還要拖著疲憊的身子,開車行駛在鄭州的大街小巷,尋找潛在的店面。
  因為專業的原因,他的患者群體以學生為主。周圍是否有學校成了很重要的一個條件。可結果常常是,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周圍有學校有社區的地段,規定半徑內卻還有其他醫院;服務半徑符合了,四周又十分冷僻;好不容易兩者都符合,卻沒有空著的店面出租。
  初夏的鄭州,夜風微涼,一邊開車一邊找房的石迎輝卻常常因為失望而感到焦急燥熱。
  他在車上放了一個小本子,每當遇到可能合適的門面,就會馬上記錄下來。然後跑下車到近處仔細審視一番。回到車裡再拿手機上的百度地圖進行定位,生怕下次找不到。
  “每遇到一個有可能合適的店面,都會不由自主產生很多聯想,把店面佈置成什麼樣,門頭該怎麼做,到時候會有多少患者。”石迎輝說,自己有時甚至因此興奮到睡不著。
  經過大半個月的選址,他最終把診所選定在鄭東新區。這裡是鄭州的一個新區,人口不多,還在發展中,卻是政府重點投資的地方。石迎輝覺得這裡的一切都是新興的,跟他所執業的眼視光學這門新興學科“存在著一種契合”。
  地點定下來了,拉來的300多萬元投資也已到位,但與選址相關的問題才剛剛開始。按照規定,他必須向衛生部門提交一份內容包括地區的人口、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以及人群健康狀況、疾病流行以及有關疾病患病率等情況調查的《設置可行性報告》。
  石迎輝打開電腦,向記者逐項展示這份報告的詳細要求。
  隨著鼠標的拖動,這一長串的要求共有14大項,部分項目下還有細劃分的小項,其中還包括診所的組織結構和人員配備,以及供電消防等方面的設施情況。
  “這意味著,我必須在準備資料的階段,就把店面裝修好,儀器和人員都得到位。”石迎輝覺得這樣的順序挺尷尬,一旦審批無法通過,這些前期的資金和人力投入都白費了。
  “何況,對於地區人口、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的調查,以及人群健康狀況、疾病流行以及有關疾病患病率等情況的掌握,這些信息主管部門不是瞭解得更清楚嗎?幹嗎讓我們這些醫生去做?”他搖著頭直嘆氣。
  嘆氣歸嘆氣,石迎輝還得“接受現實”。他跑到診所所在的街道辦事處去打聽人口情況,街道的工作人員對他的動機挺懷疑,他解釋了半天,對方還是半信半疑,最後在檢查了身份證和工作證之後,才口頭給了他一份數據。
  而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他和助手們只能靠上網搜索;人群健康狀況、疾病流行以及有關疾病患病率的情況,則是根據河南省的相關文獻推算得出的數據。
  前期這一切與選址相關的問題都結束的時候,已經是兩個多月之後了。忙了一大圈,他卻尚未踏上正式的審批之路。
  石迎輝沒想到自己會陷入政策的空白區,他兜了一大圈,卻還是停留在原地,無法前行
  關於選址的戰鬥塵埃落定,石迎輝感到心裡更有底氣了。9月,他正式離開河南省人民醫院,成為鄭州第一個從三甲醫院辭職“單飛”的醫生。
  “我只想辦個合法合規的小診所,沒理由行不通。何況我還有在醫療行業多年積累下的資源和人脈。”當時的石迎輝頗為樂觀。
  但很快,他發現現實比想象複雜得多。他向記者梳理了執業醫師申請經營醫療機構所需要的證件:除了個人的身份證、畢業證、醫師執業證、醫師資格證、職稱證、離職證明或退休證,還需要守法證明、醫療糾紛證明、房產租賃證、設備證、醫療設置批准書和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等12個證件。
  要拿齊這一長串證件,除了衛生部門,他還要跟房管、消防、公安等一堆部門打交道。
  比如守法證明,就是要證明醫生此前沒有過犯罪記錄,必須由申請人向戶口所在地派出所申請。“假如我想在北京開診所的話,還得回到河南來開這個證明。”石迎輝解釋。
  不過,與這些瑣碎的證件申請相比較,真正令石迎輝感到內心焦灼的,還是在開始了正式的審批程序之後。
  鄭州市衛生局今年把較為成熟的老城區的醫療機構審批權下放到區一級,但石迎輝診所所在的鄭東新區作為並不成熟的開發區,這裡的審批模式是區里初審,通過之後再遞交市衛生局審批。
  材料遞交了過去,區里不受理。石迎輝跑到市衛生局一問才知道,他所申請的眼視光學專業,不在原國家衛生部2008年下發的《衛生部關於醫療機構審批管理的若干規定》中《醫療機構診療科目名錄》(簡稱《名錄》)所核准的醫療機構診療科目範圍內。
  《名錄》里對於眼科只有一類分科,像眼科下屬的二類、三類科目都未被列入名錄,眼視光學就在其中。
  石迎輝覺得挺迷茫的,他沒想到自己會陷入政策的空白區。他兜了一大圈,卻還是停留在原地,無法前行。
  鄭州市衛生局行政審批辦公室副主任詹東蕊告訴本報記者,主管部門對於私人診所的審批,是嚴格按照國務院和原衛生部分別於1994年和2008年頒佈的有關規定進行的。在沒有新政策支持的情況下,他們能做的只有認真按照相關規定去審核材料。
  詹東蕊不久前也遇到過一個申請血管瘤專科門診的執業醫師,同樣因為其專業不在《名錄》中而無法受理。
  詹東蕊表示,石迎輝的情況比較特殊,除了他和這名血管瘤醫生遭遇政策壁壘,在該市衛生局“進行審批的其他醫療機構都比較順利”。但石迎輝的故事被當地媒體報道後,引起了全國不少同行的共鳴。
  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醫生龔曉明表示,聽說某機構在收購一個診所,不為別的,就為難辦的執照。“都說了要市場化,要鼓勵各種資本進入醫療行業,還在四處設卡是為什麼?”
  微博紅人原協和醫院急診科醫生於鶯在轉發微博之餘,還表示:自己也即將走上申辦執照這條“不歸路”。“政策允許、手續齊全、檢驗合格、資質符合前提下,如果到處卡我的話,就別怪我……微博直播全過程。”半開玩笑的威脅,投射出這位女醫生隱隱的擔憂。
  一個江蘇網友轉發並@自己的醫生朋友問:你的執照解決了嗎?對方回覆:不用解決,徹底放棄了。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恆鵬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執業醫師遭遇審批壁壘是個很普遍的問題,原因千奇百怪:有的因為租房沒有產權證,有的因為消防設施不到位,面積不夠規定……還有的醫生因為執業醫師證書被原單位扣著不給,而無法通過審批。
  有人乾脆總結:通過審批的診所大同小異,被卡死的醫療機構卻各有各的原因。
  當下,石迎輝能做的,依舊是原地等待
  等待轉機的日子里,根據規定,石迎輝可以開展為期6個月的試營業。
  他對自己的診所給予很高的期望:“人的一生都需要進行視力矯正,眼視光學所做的正是依靠佩戴各種眼鏡的手段,來改善人的視力。”
  在他看來,這個專業與傳統醫學相比,在公立醫院並不很受重視,新的技術、設備往往很難申請下來,即便申請到了,還有一系列繁瑣的審批手續擺在那裡。
  “有時候街上的眼鏡店都用上了,我們還沒等來設備。”這樣的無奈讓他感到擔憂,長此以往,眼視光學的出路將變得越來越窄,直至死掉。這也是他離開公立醫院的主要原因。
  現在他的診所裡面,配備了最先進的眼軸生物測量儀、眼底照相等檢查儀器,隱形眼鏡試配區的洗手池裝了凈水器。白、綠色調為主的店面顯得明亮而潔凈。
  雖然還在試營業,一到周末,來看病的患者就已經絡繹不絕了。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坐在候診區的沙發上等待,候診區有雜誌可供翻閱,護士會給每一個等候者倒上一杯飲用水,還有一臺平板電視機供家屬們打發時間。
  儘管現在也很忙,中午吃飯的時間偶爾也要往後延,但石迎輝至少可以從容不迫地給每一位病患做診療,也不必像之前在醫院里那樣,迫於創收指標的壓力,無法客觀地向患者推薦最合適的鏡片。
  在他的規劃里,診所應當像他之前出國交流時看到的那些美國診所一樣,在方便周圍居民看病的同時,還擔負起研究機構的作用。
  他打算定期到附近的學校免費為學生進行眼病篩查和記錄,併為這個區域人群的眼健康建立可供研究使用的數據庫。
  更重要的一點,經歷過三甲醫院人滿為患的工作環境,石迎輝認為,他的診所應當是一個“讓醫生和患者都有尊嚴的地方”。“醫生就安安靜靜地診病,病人也無須擠來擠去。”
  而當下,石迎輝所有能做的,依舊是原地等待。  (原標題:堵在自由執業路上的“單飛”醫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q86xqxaq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